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30日讯(通讯员 黄璜 朱文青 记者 王璐)今年60岁的李云(化名)2年前出现右侧臀部疼痛、右下肢麻木,辗转长沙、广州、深圳等多处求医,多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管狭窄,先后选择了多种中西医保守治疗手段深富策略,如口服药物、针灸、理疗、牵引等方式进行缓解,但疗效均不太理想。
今年4月,李云感右臀部和右下肢疼痛持续加重,彻夜难眠,生活非常痛苦。李云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李良军教授门诊就诊,经过李良军主任团队系统的检查,李云最终确诊为“梨状肌综合征”,李良军主任为其行关节镜下右侧坐骨神经探查、梨状肌松解术。术后,李云右臀部疼痛、下肢麻木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
李良军主任介绍,梨状肌是髋关节外旋肌群中的一组肌肉,因为形状为梨形而被称为梨状肌。当梨状肌因各种原因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就会刺激和压迫坐骨神经,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临床上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展开剩余61%哪些情况容易损伤梨状肌?
与臀部劳损和外伤有关。部分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有外伤史,比如臀部扭伤、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近年来,患梨状肌综合征的人越来越多。
与现代人久坐、跷二郎腿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久坐、跷二郎腿会造成臀部肌群活动减少,导致梨状肌过度使用而出现僵硬。如果梨状肌长时间不能得到缓解,就会造成梨状肌损伤,出现坐骨神经受压等一系列症状。
热衷跑步、打球、健身的人也容易出现梨状肌综合征。这主要是由于人奔跑跳跃时,每次抬腿,髋部的屈肌和股四头肌都会收缩,导致肌肉绷紧变短,拉拽骨盆前方部位。重复性的下肢动作使梨状肌出现疲劳,从而导致痉挛,进一步诱发梨状肌炎性水肿,最终压迫坐骨神经,导致梨状肌综合征。如果在跑步中发生扭伤、跌伤等情况,就更容易患上梨状肌综合征。
与患者自身臀部梨状肌和坐骨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异常有关。当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肉中间穿行而过,而不是从梨状肌下方穿过时,容易导致坐骨神经被卡压,从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出现腰腿疼痛,如何区分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是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均可能引发坐骨神经支配区的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但存在以下差异:
腰突症源于椎间盘退变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常伴腰痛,活动受限,腹压增加时加重(如咳嗽),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梨状肌综合征则由肌肉痉挛肥厚卡压神经或局部解剖变异(如坐骨神经穿行异常)所致,以臀部深压痛为主,腰部无直接症状,可出现髋关节内旋受限, 严重者会造成腿部或足部的麻木甚至乏力。
由于梨状肌综合征产生的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极为相似深富策略,所以临床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也容易混淆。如果市民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不能盲目治疗。
发布于:湖南省维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