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看到个帖子,把我给看得目瞪口呆,活活气笑了。作者居然说民国时代的那些个北洋军阀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有正义感和人情味,最讲民主的统治者,那段短暂的北洋军阀统治年代是近代以来少有的黄金时代。对外,徐树铮收复外蒙(其实很快就再次丢掉了),北洋军再次踏上黑龙江东岸土地,大扬国威;对内,民族资本家迎来黄金十年,工业大发展日天金策略,民主政治氛围空前浓厚……简直把个北洋时代吹得天花乱坠!作者你咋不问问长眠地下的段祺瑞冯国璋那些北洋头头们,这样的吹捧他们闻之无愧吗?
北洋时代的日常:罢工游行下(八大)胡同
我也不想逐条反驳这个作者,咱就只看一个北洋时代的故事,各位自己看看真实的民国时代吧!
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1925年浙江温州的桂花糕惨案。
当年的温州仍处于北洋军阀管辖下,行政上属于当时的浙江省瓯海道的道首府,乃是孙传芳的势力范围。
1925年的浙江行政图
这一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四日上午。一场大悲剧悄悄地从天而降。这天清早,无数忙碌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来到市区南门附近鼎鼎大名的“益美”南货食品店购买刚上柜的桂花糕,全然不知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市民李立中两个天真活泼的小孩,边吃桂花糕边在庭院追逐戏耍,突然扑地而死;
荷花巷戴庆丰蛋行老板父子俩,吃了早点桂花糕,不多时均一命呜呼;
一位重男轻女的市民,看见小女儿拿着桂花糕正要吃,忙从她嘴边夺回转送给儿子吃,想不到竟断送了儿子性命;
“裕纶”布店一职员急于下乡办事,买来桂花糕当早点,开船后不久日天金策略,竟然扑倒舱内;
黄顺和鱼店阿福的妻子怀孕已数月,她和三个孩子吃了桂花糕,结果无一生还,连腹中胎儿也无法幸免……
仅仅半天时间,市区能查到的因吃了益美的桂花糕而死的就有120多人!
他们怀着茫然不解,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1900年时的温州老照片
直到解放很久以后,温州大南门一带许多耄耋之龄的老人,对当年的凄惨情景仍旧记忆犹新。有老人回忆说,当年城南小学设有小卖部,每天清晨都要向“益美”贩进一批桂花糕,专供学生作早点。好在那天桂花糕略带异味,学生买的不多,不然,真不知会有多少学生死于非命。更有老人心有余悸地回忆说,当时他只十余岁,每天清晨,他那吸食鸦片的哥哥总要他去“益美”买几块桂花糕当早点,每次他也可分得几块,他说:“不知怎么,那天恰巧哥哥不叫我去买,否则我早已不在人间了。”
这个出问题的“益美”店开设于大南门外土地堂巷口,占地三间店面,在附近一带算是一家大店。原先是温州名店“叶德昌”的分店,后被老板陈心斋包下。按温州风俗,各食品店从农历四月初一开始供应“潮糕”。“潮糕”用白糖或红糖拌米粉制作,品种颇多,桂花糕是“潮糕”的一种,因系红糖所制,故价格便宜,是大众化食品。通常是清晨上市,附近的温州市民常以此为早点。
温州的特色桂花糕
当年吃过桂花糕而身亡的,以附近的花椰塘、游嬉巷、荷花巷、龙泉巷、锦春坊、土地堂巷一带居民为多。根据当年受害者家属向法院上诉的名单统计,死亡人数多达120余人;如果加上外地旅客途经“益美”吃了桂花糕而亡的,就远不止这个数了,但以当年北洋政府的治理能力,根本无法也无意愿去彻底统计了。这一惨痛事件的突发,一时忙乱了温州所有的棺材店。市区百余户人家集体披麻戴孝,挂幡招魂,那凄凉的哭声,令人闻之心碎!
惨案发生后,全城震惊。遇难家属纷纷涌进“益美”问罪,老板陈心斋手足无措,想躲避已来不及,只得开动脑筋想脱罪之法,找出种种借口为已辩解,后来竞反咬一口,指责前来问罪者无理取闹。
由于事发突然,加上陈心斋起初坚决否认,于是市民中一时间猜疑迭起,有的说是有坏人在井里放毒,劝人勿饮井水: 有的认为白糖来自日本,定是东洋人在糖里掺毒,连端午甜粽也不敢包:少数人受店主指使,竞扬言是瘟疫流行,出面募款搞打醮活动,祈求神明降福消灾。
民国时期的温州市区老地图
尽管众说纷纭,但仍不乏头脑清醒者,医生王子云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为什么中毒身亡者,无一不是吃了‘益美’的桂花糕?”他肯定问题出在桂花糕上。这时,诸受难者家属联名向地方法院提出控告。瓯海道尹(温州、处州两地区最高长官)张宗祥年初刚上任,没几个月就发生如此大案,甚是重视,当即责令将“益美”查封,并将老板陈心斋以及帐房、执事、技工等人一并扣押审讯。
至此,老板陈心斋慑于国法,不敢全部推卸罪责; 但又怕重罪加身,不愿如实交待。他支支吾吾地说什么“店里有工人买来一袋肥田粉放在床下,我误以为工人偷白糖,就将肥田粉倒进白糖里,以致过失酿成大祸。”企图推出去一个员工顶罪。张道尹即令将桂花糕送卫生部门化验,化验结果证明:一、桂花糕内并无肥田粉成份,即使含肥田粉,也不致毒死人;二、肥田粉呈灰褐色,制成桂花糕也易于辨认,其味苦涩难以入口。 就上述两点,已足以证明老板陈心斋的供词纯属胡言乱语。但为了取得更有力的证据,又特令在押技工当场将掺有肥田粉的原料制成桂花糕,而后丢给狗吃,狗吃后仍活蹦活跳。
至此,在雄辩的事实面前,陈心斋耷拉着脑袋,哑口无言。 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一时难以鉴别出桂花糕所含的有毒成份,加上老板陈心斋是工商界头面人物,又有一些豪绅在幕后为他出谋策划,使他有恃无恐,终于以“钱”平息了这起罕见的大案,由陈心斋补偿每个遇难者百元,作为丧葬、抚恤费:司法机关则以“玩忽职守,过失杀人”罪,分别判处在押者4至6年徒刑,此案就此在原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就草草了结。
残存的温州府城城墙
这里还须补叙一句,道尹张宗祥其实还算负责任的人,他是想查清此案的。奈何益美老板陈心斋是地头蛇,出事后温州府上上下下都被打点了,各级官绅纷纷为之开脱,堂堂道尹竟然落得个孤掌难鸣,根本无法推动案件调查,只能同意结案。虽然事后意难平的张宗祥曾直陈省高等检察厅,强烈要 撤换了地方检察厅伙同作弊的有关人员。但因种种原因,此案终究并未重审。陈心斋竟是终于逃脱了惩罚,让120多条人命成了孤魂野鬼!
直到很久以后,随着舆论渐渐平息,陈心斋放松了警惕,加上事隔数年之后,“益美”店有关人员释放出狱,此案真相才渐渐暴露:一是店里的技工叶岩伦出狱后曾说过,出事那天凌晨,当他把米粉拌进白糖时,发觉呈微红色,他感到奇怪,当即请示执事曾琴荪,曾不但未引起重视,反而随口答道:“有红色, 就改制桂花糕好了。”二是店主陈心斋曾因贩制毒品“红丸”,被当局查获。 从这两个迹象,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益美”店老板陈心斋为了非法贩制“红丸”, 将海洛因等毒品原料从外地偷运来温时,混在白糖包中以遮人耳目,时值霉季,毒液渗进白糖,而后又被制成桂花糕,以致铸成惊天惨案。但因时过境迁,北洋政府已倒台,新掌权的国民党政府更无心关注民生,此案也就此不了了之,120余条性命永远沉冤莫白!
当时温州城内的一名衣不蔽体的乞丐
而这只不过是那个时代众多惨案的沧海一粟!诚如民国开国英烈林觉民所说,在那个时代,“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北洋政府与晚清并无丝毫不同!这样的时代,也配称为黄金时代吗?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为浙江省温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档案)日天金策略
维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